2013-04-25傍晚17:49途經蘭恩文教基金會,裡面的蘭嶼文物館是此行主要重點之一


路過這裡時,文物館已經休息,其實一開始我們便計畫最後一天早上才要造訪蘭嶼文物館,只是第二天傍晚經過此處時,天色還很亮,因此順道停下車來,先拍拍幾張外觀照


蘭嶼是個遺世獨立的小島,島上的達悟人傳統以來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不管是曆法、飲食、作息或是建築都與海洋緊緊相關,是個不折不扣的海洋民族,但這如同大海般深邃美麗的海洋文化,在面對外來文化的衝擊卻顯出無所適從的無力感,蘭恩文教基金會希望透過教育、文化、傳播及醫療的力量,協助蘭嶼鄉親面對外來文化的衝擊。


1977年9月,一位年輕基督徒林茂安在上帝奇妙帶領下,隻身前往台灣東海面的蘭嶼,在這小島上他生活在雅美族社會中,交織體會文明的潮流正衝擊著小島,交織原始與文明的矛盾社會。如何藉著教育、醫療、信仰、傳播及社會服務,與蘭嶼同胞攜手面對文明衝擊之意象於此產生。


1979年夏天,藉著宇宙光雜誌社母親節送炭活動所募集的拾萬元,與六十多位來自於不同大專院校學生的熱烈響應,利用假期積極參與創辦事工,將上帝的祝福與社會的愛心撥撒在蘭嶼建立了「蘭恩」。


多年來,蘭恩在蘭嶼從事了許許多多的服務工作,曾經受到蘭恩幫助、參與蘭恩成長的人,也分佈在社會各界。



「蘭恩」於1991年4月正式登記為「財團法人基督教蘭恩文教基金會」,目前蘭恩所展開的事工如下:
1、蘭恩幼稚園
2、蘭恩善牧室(生命團契)
3、蘭恩圖書室
4、蘭嶼青少年文化活動中心
5、蘭嶼雙週刊雜誌社
6、蘭嶼廣播電台
7、申辦政府方案
8、蘭嶼文物館/地物屋/工作房展示區


蘭嶼文物館及船屋。這是拼板舟的家,蘭嶼人在飛魚季過後就會將拼板舟放置在船屋內


蘭嶼青少年文化活動中心


蘭嶼飛魚生活文化館


蘭恩圖書室


蘭恩幼稚園是由各界用「愛」堆砌建造的溫馨園地,民國68年透過宇宙光雜誌社舉辦母親節送炭活動,為蘭恩籌設基金而成立這個小小的園地


這裡也是全國第一個向政府,專為達悟(雅美)族小孩所創辦的原住民幼稚園,更是蘭嶼唯一的私立幼稚園


蘭嶼傳統住屋建築由地下屋、工作房、涼台、船屋所組成


這是放大版的工作屋,白天開放遊客入內參觀


主屋是穴居地下屋,由於開放時間已過,所以初訪時只見緊閉的門窗


快速繞了一圈戶外區域,17:59離開蘭嶼文物館,待隔日再正式來訪

-----------------------------------------------------------------------------------------------------


2013-04-26上午8:40再訪蘭嶼文物館,這次迎接我們的是敞開的大門,終於可以光明正大入內參觀囉!


從1979年起至今,蘭恩已在蘭嶼服務已邁入第31個年頭,他們始終秉持著熱心服務為蘭嶼付出的精神,即使近幾年整個大環境的變動,讓他們也受到財務經濟的困難,不過,他們依然是憑藉著上帝給予他們的精神力量,持續努力的在這邊服務下去


蘭嶼文物館成立啟用於民國91年6月1日,並承蒙台東區農會贊助410萬才能順利完成


文物館成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島上藝術家、文史工作者有一個展示作品並販售的地點,目前一樓主要作為島上藝術品的展示及販賣,二樓則為文物展示區,希望利用文物館位置靠近機場的地利之便,提供遊客一個選購蘭嶼文物的機會,並提供島上鄉親就業機會


文物館的主要目的是提供島上藝術家、文史工作者有一個展示作品並販售的地點


目前一樓主要作為島上藝術品的展示及販賣,二樓則為文物展示區,文物館內部照片實在太多,留待下篇文章再專文介紹...


先介紹蘭嶼傳統的主屋,分為居住的地下屋以及工作的地上屋,門口有一石板區,是長輩才可以靠著休息的地方,倘若當中有人先逝要把所屬的靠背石放倒


會發展出地下屋,與當地海島氣候有很大關係。蘭嶼為熱帶海洋性氣候,年平均溫度為攝氏26度,除了冬季較寒冷外,大部份為炎熱的氣候,又因位於颱風季節的要衝,島上又無高山屏障,因此達悟祖先發明了穴居地下屋,使颱風季節能高擋風雨也能適應炎熱的夏季


地下屋的建造需要很長的工作時間,每一個階段都有很嚴謹的儀式和規矩



地下屋冬暖夏涼,能免去海風或颱風來時的侵襲,早期的地下屋,屋頂是用茅草,現今改良成上圖這種型式


主屋的出入口蠻小的,必須整個彎下腰,低於90度坐下來,才能入內


一進去先看到的,是招待朋友坐著聊天的地方,就像我們的客廳一樣


屋內會有些動物頭骨擺設,擺設愈多代表這家所祭的豬、羊愈多意味著家道富裕


第一道隔間木板(共有4片小門可打開)打開後,整個像鑽小洞般,從打開的木門爬進去,來到的地方,是族人的臥室,以屈膝頭朝門板的方式睡覺


第二道隔間木板打開,是族人的儲藏室,裡頭還有一大塊區域,是用來煙燻飛魚的地方


角落的炭灰是廚房,2/3區塊讓家人睡覺,剩一塊小地方庖煮傳統食物


烹煮食物的鍋子也會有所區分:第一灶煮海鮮、第二灶煮地瓜芋頭、第三灶煮肉類


達悟族人的生活,幾乎都在蜷曲身體的狀態下,一家人窩在地下屋過日子,真的很難想像,他們卻也甘之如飴的經過這麼多世代


文物館外面還有一間蘭嶼傳統的工作屋,工作屋通常建築在主屋的前或左右,專門供工作時使用


通常工作屋較主屋來得小,但是高度較高,這間算是改良版的工作屋,所以規模特別大,裝潢也比較漂亮


蘭恩基金會致力於保存/仿製部分雅美文物,讓改變中的文化過程,留下歷史的軌跡


牆上一張張的照片訴說著這些地下屋和工作屋並非原有建築,而是近年來為了方便民眾參觀而仿造出的建物


即使如此,能親自進入這個美麗的工作屋內參觀,還是很令人覺得感動~


小屋內外滿滿都是達悟族的傳統圖騰,我尤其喜歡這個人形紋


整潔的工作小屋需要大家一起來維持,千萬別破壞它唷!


不同村莊的工作房會有不同的開口,像紅頭、漁人村的開口在前,而東清、朗島、也銀的開口在後,據推測與風向有關


雖然朗島國小內也有地下屋樣本,但蘭嶼文物館這兒的地下屋更為精緻,且還多了這棟工作屋,更值得前來參觀


這趟蘭嶼行雖然沒有真正進入當地人住的地下屋,但至少參觀了2座不同的樣本,也算獲益良多


看到旁邊的飛魚生活文化館大門敞開,我興沖沖地跑進裡頭想好好參觀


不料裡面目前是體育館,有學生正在上課,我們很快被那位老師請出門,真是不好意思館內的彩繪頗具特色,可惜我只拍到一張


一旁的鐵皮屋塗鴉既鮮艷又有創意,實在很醒目!


礙於字數限制,室內展覽館的部分就等下篇文章再介紹囉!待續~


地址:蘭嶼鄉紅頭村漁人147號
電話:089-732073
門票:免費
官方網站:www.lanan.org.tw/
開放時間:每年3至10月,8:30~16:30(每週三休館,若週三遇國定假日則照常開放參觀)

-----------------------------------------------------------------------------------------------------


順道加碼~從蘭嶼文物館往外看,正對面就是"漁人南岸"藝品店


雖然早在第一天上午就曾造訪這家藝品店,但這裡真的太有特色了,讓我最後一天又忍不住順路再來一次


漁人南岸是在漁人部落海岸邊的涼亭旁一個新成立的工坊,老闆蕭春祥和太太小秋一起創作銷售,達悟族的蕭春祥負責作品的傳統文化意涵和部落圖騰意象的融入,由台灣嫁過來的小秋主要做創新的研發設計並將作品精緻化及生活化。


串珠和工藝創作其實是所有達悟族人從小都會接觸的基本技能,蕭春祥的哥哥是希伯崙台東分會的負責人,在2007年時就已經開始成立愛心工坊以產業銷售的成果來幫助他人。蕭春祥於是也開始嚐試將自己的創作以小貨車陳列,載到蘭嶼觀光客較多的地方或是島上有辦活動的會場銷售,後來小秋學習了皮編和手染的創作技巧,作品更加多元化,且考量到交通和天氣的風吹日曬雨淋影響,而在漁人部落的南方海岸邊開設穩定的工作室。


以蘭嶼的薏米珠、傳統串珠是基本的創作素材,在款式和色彩的配置上融入了較新穎的時尚設計。另外還有籐編、皮雕和手染創作,也請工廠代工量產鎖匙圈、魔術頭巾等紀念品。


由蘭嶼的傳統文化精神出發,取材島上的薏米珠、鉛筆海膽、山豬牙、各類魚骨…等自然素材, 創意構思、製作。在選用素材時基於達悟族人尊重不破壞大自然的觀念,儘量不主動採集珊瑚、貝殼等較稀少的素材。


漁人南岸所有的作品都是獨一無二的設計,也會為消費者量身打造作品,因此不希望有人剽竊盜用創意的智慧財產,所以店內嚴禁攝影,所以我能只拍拍外觀而已


漁人南岸旁的發呆亭十分熱門,我直到最後一天才有機會獨佔這個發呆亭


最後一天凌晨起,蘭嶼變天囉!有別於前二日的豔陽高照,今天一早下了場雨,稍後雨雖停了,強風卻跟著來了,因為天候狀況變差,我難得幸運撿到獨享這個發呆亭的機會,也算意外的驚喜囉!待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玲度空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