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承上文,2013-01-25用完午餐後,下午繼續逛娜麓灣區

歌舞場演出傳統中帶有改良意味的九族歌舞,每日有2~3場演出


外觀圓形的娜麓灣劇場是民國85年新設立的,佔地約655坪是專為表演而興建的室內劇場,大門上裝飾著大型原住民族木雕圖騰,配合彩繪的立體造型,給人一種神秘而原始的感覺


這是三百六十度環形劇場的歌舞場入口


場內可同時容納2000人館賞原住民族的歌舞表演,由於設備新穎且音響影音效果極佳,遊客不用頂著夏日炎熱的太陽,舒適的在劇場內享受原住民族嘹亮的歌聲和優雅的舞姿,是園區之旅的必到之處


娜麓灣劇場展演時間:星期二~星期五上午10:30.下午15:00各一場、國定假日上午10:30.下午14:00.16:00各一場


這個歌舞表演是該園區最大賣點,可惜由於時間上不太允許,所以我們後來還是決定忍痛放棄!



一旁的洗手間也很有特色


我喜歡兩人頭上華麗的頭飾


魯灣餐廳


餐廳內部一景,以上為合菜區,必須先預約


另外還有簡餐區,供應的菜色跟另一家差不多...


餐廳前方的小池塘


小橋流水


後方的石板屋竟是屏東縣原住民部落大學


石版屋後方有大片的小米田


難得這麼親近小米田,來張特寫~


表演舞台最上方分別是十四族的象徵


表演舞台旁的觀景台之一


盤算一下時間,自知大概沒機會看表演了,所以我們加緊腳步,先往位於園區最深處的富谷灣區走去


娜麓灣區至富谷灣區之間,設有一條長1.1公里的登山步道,高度120公尺,單程約需20-30分鐘,步道間蟲鳴鳥叫不絕


步道沿途並設有16處休息觀景點,可俯瞰園區、隘寮溪、三地門鄉及高屏平原全景


抵達富谷灣的候車亭


富谷灣是取當地排灣族之地“bu gu ba Van”之意命名,區內展現布農、鄒、排灣、魯凱及邵族共五大族的傳統建築,其中有多幢表現排灣、魯凱頭目住家形貌的建物,有助於了解三地門、瑪家等本地族群的傳統家居生活樣貌


富谷灣區依然是以山路為界分為上段及下段二部份,上有鄒族.布農族而下段有排灣族、魯凱族及邵族共五大族群的傳統住屋展示


園區塔瑪路灣及富谷灣兩區皆以九族原住民傳統建築為展示對象,將各族傳統建築物依原住民各族主要之建築型態,分門別類予以重建或由山地遷建於平地,以展示其多樣性,並根據各族群類緣關係,依各族群原住地聚落地形成,以及依地理分布之位置關係予以配置,完整呈現聚落的風貌


礙於字數限制,照片數量過多的排灣族+魯凱族會另外獨立一篇網誌,在此先介紹園區內家屋數最少的邵族



用竹子及茅草做成的邵族家屋,無論內外都好簡陋


邵族家屋外的小亭子是圈養牲畜的地方


鄒族


來吉社住家外觀



住家外有石板堆成的豬圈


內部相當簡陋,有竹子隔成數個小房間


漁具小屋


達邦社家屋外觀及內部一景


達邦男子集會所


集會所是高架的干欄式建築


這棟家屋門前堆放大量木材,外觀也比較精緻,可惜沒拍到是哪個部落的家屋



桃源社家屋



以下來到布農族地盤,布農族分布廣闊,家屋種類也最多元化,不同地區的家屋樣貌差異相當大


卡內特灣社家屋~這種石板屋風格跟排灣、魯凱族家屋有點相似


梅蘭社家屋


利稻社家屋


中心崙家屋


良久社家屋,該家屋的木雕彩繪作品相當鮮豔,是布農族家屋群中最有特色的一棟,該棟可入內參觀


梅山社家屋整棟由檜木製成,為一橫向長條型的家屋


梅山社家屋內部一景


連洗手間都是石板屋,超有特色!



園區並不定期舉辦各項民俗活動,如豐年祭、打耳祭、成年祭等,提供遊客一趟原住民文化豐盛之旅


字數已達上限,下篇遊記是園區中規模最大、家屋數量最多的"富谷灣區-排灣族+魯凱族"特輯囉!(照片拍太多,遊記一直寫不完,好累)


地址:屏東縣瑪家鄉北葉村風景104號
電話:08-7991219
門票:全票150元.半票80元
開放時間:8:30~17:00(週一休園,國定假日照常營業)
官方網站:www.tacp.gov.tw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玲度空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