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12-07-03下午14:49抵達位於台南七股的台灣鹽博物館

之前雖曾經造訪七股鹽山,但來到台鹽博物館還是頭一遭,主要是為了想目睹鹽雕而來

實際到此才發現,大多數的鹽雕是在鹽山那邊,這裡僅有大門口停車場邊少數幾座鹽雕而已

七股鹽山網誌見:http://www.wretch.cc/blog/sixsix0215/32427025

大頭鹽寶寶好可愛喔!

由於天氣實在太熱,在戶外待不了多久,因此決定要買門票入內參觀

票價每人130元,贈送鹽奶茶/鹽咖啡兌換卷一張(2選1)

位於台南市七股區鹽埕里台灣鹽博物館是目前台灣唯一有關鹽產業的主題博物館,其興建主要目的是保存台灣數百年的鹽業文化資產。

「鹽」為鹽工汗水與淚水的結晶,鹽堆狀的外型造觀格外有特色,遠望感覺就像兩座白色金字塔矗立在鹽田裡。

鹽博物館為四層樓建築,鹽博館東面為廣盈鐘乳石館,北面為鹽工住宅群,西面則為荒廢的機械鹽田,並與七股鹽山遙遙相望。
結合鹽山外貌及鹽結晶分字結構為構想,兩座金字塔錐形融入四方體的廠房意向組合,構成鹽博館的造型。建築表面仿粗鹽顆粒的塗料,搭配白色的石英板,塑造白色鹽山的質感。

入內參觀囉!雖是平常日,但遊客也不少喔!

從一樓大廳走進後,首先印入眼簾的是仿造當年「鹽田風光」景緻

一旁也可看到當年運鹽的老舊火車與鐵支路的實物展示

參與體驗特展室的聲光效果,在詼諧生動的對白搭配下,讓人返回四十、五十年代鹽田生活情境裡,更能體會早期鹽工生活的酸甜苦辣面。

有趣的"鹽村劇場"

由大量老照片堆疊而成的牆面讓人彷彿走入時光隧道一般

台鹽第四新村

製鹽用具展示,上圖為龍骨車

風車及茅草屋模型

經典的台鹽小火車


館內二樓是鹽知識區

主要展出日常生活有關鹽的各種妙用,適合家長攜帶小朋友在探索館中,透過簡易互動的解說設計方式,讓小朋友得到解答與知識。

一旁還有閱覽室

各種色彩繽紛的顏堆疊成的"美麗的光牆"

光復國小鹽雕展


這是去年度鹽雕藝術季的作品,小朋友的作品大同小異,因此我只拍一張作代表


世界各國的鹽及各種形式的鹽,如海鹽、岩鹽、井鹽、湖鹽、竹鹽....等等

看了特展才知道,來全世界有高達三分之二的鹽產量是岩鹽,其他一堆鹽種加起來才三分之一,這讓習慣吃海鹽的我們深感驚訝


這是知名的波蘭岩鹽,樓上還有仿造的波蘭岩鹽礦區可參觀喔!

二樓中央展示了大型的通霄精鹽廠模型

還有其他鹽業相關機具展覽

三樓主題"鹹鹹的台灣"呈現的是台灣鹽業文化發展的歷史縮影


透過當地耆老與鹽工們口述故事、陳列泛黃的老照片呈現昔日的鹽村樣貌

來到這兒有種讓人覺得感傷的氛圍

相傳1665年陳永華開始引進台灣最早的淋滷曬鹽法,開闢瀨口鹽埕(今台南市南區鹽埕南方)為台灣歷史記載本島最早的曬鹽田。


紅頂商人吳尚新為清嘉慶、道光年間府城最富有的鹽商,其父子在台灣、嘉義兩縣(當時台灣縣即今台南地區)主持鹽販館,商號稱「吳恆記」,後於府城起造吳園。

吳尚新參考中國曬鹽法來改良台灣晒鹽技術,改良後的亙盤鹽田去除舊有的結晶池及小蒸發池,並增加大蒸發池及滷缸,成為最多人使用的鹽田結構。
圓形滷缸成為後世亙盤鹽田遵循的模式。下雨時開閘讓滷水流入滷缸,滷水比重較大,會集中在下層,雨水比重輕,累積在上層。雨停時再將雨水舀出,而下層滷水則舀回結晶池繼續曝曬。

曬鹽是一種看天吃飯的行業,在清代的兩百多年間,台灣鹽田位置的大變遷多與氣候有關。洪水、河流改道、海水倒灌、海岸線變遷種種因素都會造成鹽田的位置改變。

清光緒21年(1895年),台為了供應日本國內用鹽的需要,台灣鹽田從清季不足千甲,半世紀後已擴張為六千多甲;日治前期所擴建者皆為瓦盤鹽田,直至1930年代才加入土盤鹽田,特別是1940年左右「南日本鹽業株式會社」新設的土盤鹽田,使鹽田面積突增。灣成為日本的殖民地。殖民政府為了獲取穩定的稅收利益,而將鹽、樟腦、鴉片和菸酒列為殖民政府的專賣品。

日本國內工業用鹽的需求,促使台灣鹽田擴張,而台灣鹽業勞動形象,也從農業走向工業。科學實驗與動力的加入,使鹽業產生質的變化。前者如滷水濃度度量、鹽品化驗、氣象偵測等技術的加入,以及專賣局從試驗研究發展新式鹽田;後者如抽水馬達與火車的使用。而再製鹽工場、煎熬鹽工場、洗滌鹽工場、、試驗室(鹽品化驗)、真空鹽蒸餾塔陸續出現,使台灣鹽業成為現代工業的一員

昭和16年(1941年)日本偷襲珍珠港,爆發太平洋戰爭,鹽場傾全力生產,提供日本帝國的戰爭需求,闢建製鹽工業的週邊工廠,提煉火藥原料、飛機助燃料,台灣鹽業成為日本戰爭工業的重要一環。

民國38年(1949年),一批自大陸來台的中國鹽業公人員,成為台灣鹽業的重要管理幹部。

民國41年(西元1952年)台灣製鹽總廠成立,這批新管理人員融合了日本人及在地鹽工的產製經驗,為台灣鹽業注入了新的生產技術及管理方式。

國家為了保障鹽稅收入,設立管理鹽的機構及警務系統。清朝設有巡丁、日治時有鹽村警察大人及監督仔,戰後國民政府時期則設有鹽警。過去鹽警在非曬鹽地區也嚴格執行私曬取締,遇私曬鹽埕格,立即搗毀。

台鹽總經理裴超於民國69年上任後,面對傳統產曬方式成本偏高、鹽村青壯人力外流,及曬鹽品質未能達到鹼氯工業的需求等問題,決定大規模實施鹽灘機械化。為了提昇食鹽品質,民國64年(1975年)通宵電析精鹽廠完工,將台灣食鹽品質提昇到國際水準。

在提高產量方面,50年代起海埔地開發新鹽灘和70年代的鹽灘機械化,皆以滿足大量工業用鹽需求為目標。

限於天侯條件,本土鹽業再如何努力,仍不敵國際鹽價的競爭,85年(1996年)台鹽與澳洲丹皮爾(Dampier)鹽業公司合資成立澳洲「麥克勞湖(Lake MacLeod)鹽業公司」,共同生產工業及農業用鹽。

民國92年12月(2003年),台鹽民營化,鹽專賣廢除。進口鹽時代正式來臨。

在鹽博館三樓「台灣的鹽」的口訴歷史區中,收集了這些「有故事的人」的訪談剪輯。

目前鹽博館的資料庫中,共有100位鹽業相關從業人員的故事。


這個計畫還在繼績擴展中,我們希望能透過深入了解鹽民的生活,書寫出一篇篇精彩絕倫的故事。讓我們來 ─ 「聽.鹽民講古」。

台灣鹽業百年來,參與的鹽民(鹽工、鹽務、鹽警)不計其數,雖然台灣已停止曬鹽,但在每個鹽民記憶中的那一段段的故事,是永難磨滅的。這些故事訴說著鹽民的甘甜苦辣,也傳遞著各種不同觀點的台灣鹽業發展歷史。

一旁還有遊戲互動區,可透過觸動式螢幕體驗昔日曬鹽.製鹽之辛苦

還原鹽工宿舍樣貌

鹽工醫務室一景,當時只有勞保及公保,還沒有健保

精采的還在樓上喔!字數超過限制,待續~

台灣鹽博物館資訊:
地址:台南市七股區鹽埕里69號
電話:(06)780-0990
營業時間:平日:AM9:00-PM5:00假日:AM9:00-PM5:30每年暑假(7、8月)延後30分鐘閉館
官方網站:http://taiwan-salt.com.tw/chinese/index.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玲度空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