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12-12-08下午15:30與家人來到竹山文化園區,此園區於2011年2月26日正式開幕,園區由竹山鎮公所精心策畫,裏面展示著台灣竹藝文化


竹山文化園區座落於竹山鎮硘磘里,位於竹山鎮市街地區南端;園區北側緊臨建國路(市區道路,寬度12公尺),為園區自東向西橫向串連頂林路、鯉南路、集山路(台3省道,20公尺寬),及大明路(外環道,25公尺寬)等聯外幹線之主要道路。


園區6.8公頃,以竹子實境生長的地緣關係而規劃,園區位居於市街硘磘里的邊緣小山坡。


在園區空間配置上的特性,以看見竹子在竹山的地緣、人緣、事緣,為文化產業整體性體系,園區規劃出五個空間場域,竹博物館、地方文化館、地方產業館、休閒廣場及大地竹境


展館部分分為竹博物館、地方文化館及地方產業館三個館,首先來到竹博物館


園區規劃內涵建構在生活技藝、生活產業、生活文化,以扣環住竹山的文化產業的社會生活脈絡。


竹文化園區所要帶給觀光客的是異質地誌的想像,以地緣性的規劃為內容,在引發各需求層次的不同想像,增進觀光客對於竹子的環境認知,見證竹子的事件性,在文化生活秩序上的影響力。


從在地的生活知識中,發掘竹子在地方的價值,及看到地方產業的目前困境,透過議題參與而激發看待事情的能力,反思地方產業的發展與輔助,是可以解決地方生活的問題,進而保存文化產業,使文化資產成為現代生活的新秩序。


竹製大型藝術品令人讚嘆不以


園區導覽圖充份表現竹與手工之美


竹博物館空間約一百四十坪,展示目的在建立觀看者,如何以凝視者的角色,看待竹子如何成為竹山人的生活技藝,這些生活技藝如何可能成為生活產業。


從產業的變遷過程中,見證竹山人與自然環境,與人為的因素,在竹子議題上,爭奪生存發展的社會文化脈絡。


博物館展示的再現精品中,在使觀看者反思,竹山的工藝為何如此發達,工藝技法為何如此精緻傳神,為何竹山人以竹工藝自豪。


在展示地方議題中,竹子的再生性與環境議題有極大關聯,也在突顯忽視地方產業的發展,就是在使地方的生活,發生社會問題。


面對現代式的大文化衝擊下,賦予地方的秩序力線崩解,地方人開始懷疑自己的文化產業的存在價值,外地人也以他者化的眼光,在看待地方文化產業,導致地方主體性存在的混淆。


竹博物館將最好的作品呈現給觀光客,就是召喚地方人認同地方文化的自明性,並引發外來客對地方發生親近感,透過展示而關懷地方,從心動而行動,增衍出社會網絡的連結。


我很喜歡這個"雙囍"座椅,相當寬敞舒適,實用又美觀。家人也在此留下了難得的合照


本館展示分為五區 :


一、名人殿堂區:作為在地工藝優質感的榮耀


二、工藝創作區:在突顯傳統工藝也可以進入現代的生命感


三、大輸出圖區:以物質技術說明竹子在竹山的社會影響脈絡


四、體驗照相區:展示技術在引發觀光客對竹林之美的社會想像


五、竹筷竹劍區:從帶動竹山工藝發展的火車頭到環境再生議題


六、竹山與竹史:竹山竹文化產業的地方記者出版品(出版品區我沒拍照.隨便挑其他照片濫竽充數一下)


接著搭電梯上樓,來到地方產業館


竹山文化園區地方產業館主要提供竹山鎮人民團體展示場地,推廣地方產業及提供優良產品供遊客購買。


該館以綠建築概念來建置,使用先進圓柱鋼結構,表現出力與美,地板以環保竹製層積板鋪設,並以高科技的屋頂系統,為台灣絕無僅有,媲美日本東京的巨蛋棒球場,特別是屋頂係由PVC膜所編織而成竹管型態,可將日光導入室內,使得本館在白天活動節省大量電能,夜晚則光芒四射,如同大型燈罩,壯美絕倫,天花板以飛行斗笠做為裝置藝術,讓人嘆為觀止。


該館面積為160平方公尺,內有十個攤位與二處互動區域,攤位提供竹山鎮人民團體租用,作為產品銷售場地


互動區域由園區提供竹類童玩或樂器,供遊客休憩娛樂


另有大型看板簡介茶葉的生產過程及竹類與生活息息相關圖樣,達到寓教於樂的功能。


這裡的展示品都是可以摸、可以動手玩的,真的很棒


我喜歡這艘陸古媽祖的大船,上頭的十二生肖流年運勢表製作地相當精美


最後是地方文化館,約50坪,以西方主義的概念,採巴黎拱廊門空間設計造形,天空設計以白色pvc膜為頂,內天空襯裡以六角口竹編織技法。


該展館內最有看頭的部分是建築物本身,以及天花板上的燈飾。不同角度看有不同的效果


展示目前最暢銷的竹工藝體系產品,如小編織竹藝時鐘、小層積竹材禮品、臺灣花布燈籠、傳統生活家具等。


產品以結合生活美學,以環境設計為題,以再生性的竹材為主軸,藉竹在空間中表現出東方國家文化生活,看到臺灣的文化地景就是建構在竹的生活體系,成為臺灣創造異質地誌的文化觀光產業。


大客廳裡的一切家具都是竹製品,還有遊客大喇喇坐在大椅子上看電視,真的當作自己家來用,可見這裡的氣氛真的很放鬆


現場還有竹製大型彈珠台,一渠小朋友圍著爭相搶玩,真的很搶手


大型竹編藝術品也是少不了的,隨興挑選幾個來拍


接著來到皎月風竹廣埸,該廣場位於地方文化館及地方產業館斜向前方,佔地約0.8公頃,因石雕大師陳培澤老師的作品-皎月風竹而得名,皎月風竹為園區公共藝術作品,旨在於顯現皎月的明澈亮光及竹風人格的高尚節操,並隠喻竹子的中空有節、虛心、不屈不撓及映射出的人格如光風明月皎潔無瑕,威武不屈的亮節高風。


皎月風竹公共藝術作品佇立於休閒廣埸中圍處,呈現竹立風中不屈不撓抗折抗風的情境意象,把竹山竹產業竹藝的傳承精神所在足以表露無遺,及周邊的竹園、區中供遊客休憩的竹亭、竹管椅,是本皎月風竹休閒廣場一大特色。


廣場涼亭內還有各式竹製童玩,其中最特殊的是這個(我不知道名稱),兩隻裝水的大竹管中各有一艘竹筏,吹動上頭的風車使其前進,比賽看誰先抵達終點!雖然幼稚,不過真的很好玩喔!


離開前不妨來迷宮挑戰一下,這個迷宮對大人而言很迷你,但卻能讓小朋友玩得不亦樂乎


下午16:00家母就一直催促著要回家煮飯,我們只好匆匆離開,這裡的戶外區域頗大,我們根本完全沒逛,實在很可惜!建議來竹山文化園區至少要安排1-1.5小時,像我們只來了短短0.5小時,連逛室內區域都閒趕...,希望日後還能有機會再來一次囉!


地址:南投縣竹山鎮硘磘里建國路742號
電話:(049)266-0192
門票:試營運中,免費
營業時間:09:00-17:00(週一休館)
官方網站:culture.chushang.gov.tw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玲度空間 的頭像
    玲度空間

    玲度空間

    玲度空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