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13-04-23下午16:47來到台東鐵道藝術村


台東昔日名為寶桑,清光緒年間設卑南廳於此,大正九年(1920年)改稱台東街


1922 年,台灣鐵道部收購台東製糖會社所屬台東、關山間的鐵路,並設台東驛, 春天四月,木造的台東驛竣工,成為台東對外往返的交通大門


1925年3月,窄軌時期的花東線鐵路完工,花東鐵路全線通車,1932年,台東驛改建完成,由石頭建造,大門邊鑲成白色圓圈,顯然是有意運用在地意像


接著,隨著台灣光復、日治時期的過去,社會經濟逐漸發展,經70、80年代的拓寬工程,原為窄軌的鐵路退出舞台,寬軌行遍台灣,1964年台東舊站改建為水泥建築站體迄今


1982年6月底東部鐵路拓寬後,鹿野 - 馬蘭間鐵路改線,增設山里、卑南兩站;1991年12月南迴鐵路通車後,卑南站改稱台東新站,由於南迴線通車後運量大增,而站區腹地不足,車輛調度不易及產業結構改變等因素,2001年,裁撤新站和舊站間的連線,台東舊站正式廢站走入歷史,台東新站從此改稱台東站,台東舊火車站也從此不再具有交通運輸功能


台東舊火車站曾經與民眾生活緊密相結合,除了位於台東市中心外,廣大的站區內豐富的鐵道文物及優美的自然環境,其內蘊著歷史人文及休閒觀光的無窮潛力,在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台東縣政府文化局、城鄉局、旅遊局無數次的規劃下,結合城市歷史發展脈絡、城市公共活動中心、城市文化設施佈局等等因素,「台東鐵道藝術村」誕生了,不僅展示了台東舊站的文化底蘊,注入無限的藝術創造活力,吸納在地的族群人文特質,也揭示了新藝術文化地標時代的來臨


有八十餘年歷史的台東舊站,完整的保留了日治時期車站的素樸風貌,內蘊著時間與空間的地域人文精神


為了不讓珍貴的文化資產就此塵封,台東縣政府全心全力在文建會推動的「閒置空間再利用-鐵道藝術網絡」計畫下,不僅延續了鐵道文化的傳承,活絡了空間與人的互動關係;更豐富了都市美學的新表情。於是台東舊站再度粉墨登場,搖身一變,成為一個集歷史建築、藝術、旅遊休閒的多元文化空間-台東鐵道藝術村


重新變裝後的台東舊火車站,營運方向以台東鐵道藝術村的藝文展演活動、鐵道文化展現及旅遊服務中心的觀光資訊服務為三大方向,成為了台東藝文休閒版圖中,一塊清新優美、另類前衛的新場域


受台東縣政府文化局委託,由台東劇團成為台東鐵道藝術村的營運管理單位,重新塑造舊鐵道新藝術的文化風貌


目前台東鐵道藝術村,將舊站區內原有倉庫,以其不同的新功能設定,重新定位發展,場域內五間倉庫分別命名為253倉庫、261倉庫、275倉庫、機關庫與黑倉庫


這些倉庫的命名乃為紀念此地舊有功能及歷史意義,及蘊含優美的建築語彙及文化特色而來


253、261、275倉庫以其廢站前地址門牌號碼名之,機關庫則強調原建築特色,黑倉庫則強調倉庫原本偏黑色系的漆色來命名,期以新舊並融彰顯此場域發展之多元可能性


為了達到讓藝術自然貼近民眾生活的目的,現在的台東舊火車站拆除了原有的圍牆,民眾能一眼望入廣大的台東舊站區內大片的綠草如茵,成為台東居民休閒散步的好去處,是一個蘊含鐵道文化及人文藝術的旅遊觀光景點


參考網站:http://www.ttrav.org/taitungartvillage/htm/about.htm


木造守庫


臂木式號誌機


對面是上次來台東遊玩時住的飯店~聯亞大飯店,雙人房附早餐1000元,便宜又實在


這回來訪,鐵道藝術村附近到處都在大興土木,對面正在興建的"秀泰電影城商場",看起來規模頗大


轉角處的"伍角衣版"服飾店,無論店名或外觀都很引人注目


一旁是台東旅客服務中心


旅客中心門口有座代表鹿野的大公仔~想飛的季節


遊客中心內有許多免費DM可以索取,另有專人提供免費諮詢


特地拍了張蘭嶼介紹看板


緊接著沿著舊鐵道路廊路線走,以前的舊鐵道現在成了鐵馬道


鐵馬道沿線立有這樣的告示牌,每晚6點至隔天早上6點是行人專用道


木棧道旁的原住民風地圖實在太有特色了


木棧道沿線有各式各樣的造型椅,一方面可供歇息,二方面也是一種裝置藝術


路過西堤時我吃了一驚,沒想到台東現在也有西堤了,真令人感動~


鐵馬道旁還有許多特色餐廳,要不是已經計劃好要吃"愛上台東"義式餐館,來這兒用餐感覺也很不錯


路口有間由誠品店經營的台東故事館,因急著躲雨沒進去逛



一旁就是鯉魚山,本還計畫要到鯉魚山的忠烈祠走走,可惜走到一半下雨了,我又沒帶傘,只好忍痛放棄,提早吃晚餐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玲度空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