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12-07-04上午11:05來到北頭洋平埔文化園區


台南縣是西拉雅人的故鄉,境內散布著平埔族各社群



園區位於古蕭壠社中心地帶,也就是佳里區西邊,是以前西拉雅4大社之一,「北頭」係平埔古語「巫女」之意,洋則指有水草適宜人居、放牧之地


蕭壠勇士



相傳200多年前半夜狂風大作,從將軍鄉苓子寮飛砂走石颳吹襲捲而來,埋沒覆蓋這片土地,成為沙崙,荷蘭古井亦被黃沙半掩沒



此地保有一種特殊的「祀壺」習俗,他們以檳榔和米酒祭拜被稱為「阿立祖」,當地每年農曆3月29日有祭拜阿立祖的夜祭儀式活動,園區內另有「飛番墓」的遺址


位於北頭洋的蕭壟社,因周旋於荷蘭人與鄰近社群間,保有相當的獨特性。長久以來,她一直是勢力龐大、民情慓悍的一社,蕭壟社人以此揭開她的歷史序幕


20世紀中葉,鄉賢吳新榮醫師走訪部落,日人國分直一教授來此調查,開啟了北頭洋歷史研究的大門, 祀壺民族始為外人所知


戶外庭院有許多模擬平埔族的住家及日常生活之場景


北頭洋文化館,座落於北頭洋山麓下,是北頭洋人平日連繫情誼的好地方,同時也是遊客認識西拉雅文化的好所在


北頭洋文化館知名度不高,遊客相當少,當天除了我們並未見到其他遊客


主建築是聘請北門區碩果僅存的竹管厝老師傅後港西許復春先生所建蓋,文化館所在地就選在鹿川良宅後方空地


文化館佔地卅坪,長四十五尺、寬十五尺、高十二尺,為傳統五間起房舍


五個展室由左而右依序為歷史區(一)、學術文獻區、公廨區、食衣住行區及歷史區(二)


2000年起,這間文化館就矗立在北頭洋山麓南側,標識著北頭洋人對於西拉雅文化復振的決心與毅力


蕭壠社公廨群



展示品包括活動照片、歷史照片、平埔地契、歷史地圖、食衣住行、歷史文獻及簡易公廨等,讓參觀者充分了解北頭洋的西拉雅文化


展館內包含平埔地契、南縣及佳里古地圖、老照片、學術論文、活動照片及實物展示等,是做研究或認識平埔族的理想去處


早期對於平埔族文化的研究者介紹,以及國際學術研究介紹


成立該館時,曾尋求各種管道以獲得相關資訊,如到台灣省文獻會及台灣歷史博物館翻拍圖片,民俗學家兼台灣原住民研究及蒐藏家徐瀛洲先生提供大量資料,及左鎮鄉張永宗老師提供平埔族地契與服飾等,獲得多方幫助才有今日的成果,相當可貴


因而以簡易公廨為核心,兩邊廳室具體呈現西拉雅的食衣住行、學術文獻及歷史就展現在眾人眼前了


特寫一張簡易公廨模型


世紀末,在一片平埔尋根、文化復振的熱潮下,1999年北頭洋的阿立祖子民們也重新恢復了中斷數百年之久的平埔祭典-西拉雅夜祭


夜祭的舉辦重新凝聚了族人的自我認同感,長久以來幾乎被自己遺忘的過去,似乎如沈睡許久的睡美人甦醒過來一般,未來是如此的浪漫與充滿希望


如今,阿立祖是族人對內與對外的共同語言,荷蘭井、飛番墓、立長宮與飛砂崙是北頭洋最珍貴的歷史資產


2004年,原先文化館所在地的租約到期,因此新的展館選擇在今館址地原屋遷建


北頭洋文化館為常性設免費展示館,歡迎大家隨時蒞臨參觀喔!


走出室內展館後,接下來透過工作人員指引,往荷蘭井方向走去


荷蘭井位於「飛沙崙」山麓,乃荷蘭人為供人飲用及耕作而開鑿的,三百多年來,北頭洋聚落的居民均賴此口井飲水。該口井屬於石灰質水井,水質清冽,味道甘甜


日治時代除了著名的「蘋果水」採用其水製造外,舉凡製造豆腐、製鹽及日本巡察、官員等均派人來挑水飲用


台灣光復初期,北頭洋聚落的居民仍靠這口井飲水,但自來水管鋪設後,荷蘭井漸被忽視而終被遺忘,最後為山丘風沙所掩埋


直到1998年10月,經地方耆老黃仙景等人指認,由慶長宮主委楊原福雇工從沙丘中挖出,而重見天日


2001年「北頭洋平埔祭」為再現荷蘭井風華,特聘請成功大學建築系徐明福教授,以古蹟保留理念設計、整修 成今貌,為北頭洋景點增添顏色


荷蘭井旁外型特殊的數木為百年粿葉樹


延指標前進,登上望高寮/三角點


海拔18公尺,是附近的制高點


這種大熱天走一趟步道已讓人汗流浹背,變成水人兒了


坐落在「立長宮」前的「慶長宮」,奉祀漢人觀音佛祖,北頭洋平埔族人呼之為「佛祖媽」,祂之駐進平埔族聚落,並成為北頭洋平埔族人虔誠奉拜的神明


與之相連的是五府千歲廟


一般廟宇的大門都是中式牌樓,這裡卻罕見的出現日式紅色鳥居,相當特殊


很棒的一次平埔族文化之旅,有機會到佳里,千萬別錯過北頭洋平埔文化園區唷!!


地址:台南市佳里區鎮海澄里66-1號
電話:06-7238661
門票:免費

開放時間:戶外區全日開放
資料來源參見官方網站:www.soulang.org.tw/photo.ht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玲度空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