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12-07-04午飯後來到三級古蹟-震興宮

佳里震興宮創建於清雍正元年(1723年),為早年來自福建泉州府安溪縣的移民供奉清水祖師之所,原稱“清水宮”

同治7年(1868年)重修之際,改稱震興宮,當時由交趾陶名師葉王主持陶燒裝飾,至今仍留下40多件精彩之作,為島內少見保留葉王作品的廟宇之一,列為三級古跡。

震興宮主祀清水祖師、雷府元帥及李府千歲,近300年的創廟史,留下不少古匾、古碑及寺廟裝飾藝術。

正殿主梁高懸的“鐘靈甲地”匾額,是道光年間武舉人曾延輝斥資重修廟宇時所獻贈,為廟內現存歷史最悠久的古匾

端坐正殿的清水祖師爺即最早的開基祖像,古樸的石香爐為同治年間的古物,大殿壁上還鑲有一座光緒年間的禁約碑碣。

而留存至今百餘年的葉王交趾陶,更是震興宮名聞遐邇的寶物

在葉王原作中,最受注目的莫過於寺廟入口處的廊墻上方、左右各一的“憨番抬厝角”,兩尊面目黝黑、頭髮捲曲的“憨番”正賣力地要頂起寺廟的一角,憨厚老實的模樣以及奮力的神情,極為生動,被譽為“台灣憨番”經典之作,堪稱震興宮鎮廟之寶。(請見上圖右上角.當時不知道這是國寶所以沒有特地拍)

此外,檐廊兩側墻上有葉王少見的靜物題材“博古通今”;拜殿、正殿、龍虎亭等多處墻堵上,亦留下周敦頤的“愛蓮說”、晉代王羲之“書換白鵝”、“八仙過海”、“鹿乳奉親”等故事;其中正殿左側水車堵“五老觀圖”,作品雖然小巧,但五位老者姿勢表情不一,可見葉王功力

虎亭裝飾:七賢過關

與之對應的是八仙過海


除了葉王作品外,震興宮的門神彩繪、剪粘及木雕亦有可觀。

由府城書畫家蔡草如所繪的門神,神情生動,流露出英挺動人之姿;壁堵上不少精彩的剪粘作品,則出自佳裏名匠王保原之手,人物鮮活,神情淋漓;而彰化名師陳壬水所主持的木雕雕飾,精細繁複,華美動人,尤其正殿神龕上方的鬥栱,懸挂著一尊尊雕刻華麗的人物,將神龕襯托的金碧輝煌,其深淺不一的雕刻方法,更將各種蟲魚走獸、花鳥人物,描繪得栩栩如生,為廟裏木雕菁華之所在。

牆上還有光緒14年(1888年)所立的"禁約碑碣"

每家王爺廟中都一定會出現這12道兵器

牆上的彩繪浮雕相當吸睛

主祀:清水祖師、雷府元帥及李府千歲

文昌功名燈

一旁的廂房現為台南市清水祖師社會福利基金會辦公室

另一側是震興宮管理委員會


來到三級古蹟,每座小門都散發出懷古意境

屋簷下的劍獅.蝙蝠等,每件作品都相當精緻

無論廟裡.廟外,每個角落都值得讓人仔細欣賞
震興宮的戲台是在對街早餐店二樓,很特殊

大門口則是"古天興縣治紀念碑",開車時遠遠就已經看到,不用擔心找不到這兒


地址:臺南市佳里區禮化里佳里興325號(這個地址還真像繞口令)
資料來源:www.fast.org.tw/r06/new_page_28.htm


-------------------------------------------------------------------------------------------------------------------------

2012-07-04下午13:52抵達學甲慈濟宮

學甲慈濟宮位於台南市學甲區中心濟生路上,鄰近學甲市場。現有廟地為清代時由鹽水岸(今鹽水鎮)趙姓信徒所捐獻,面積約為0.213公頃

學甲慈濟宮祀奉保生大帝,據說廟內主要神像出自福建省漳州市龍海市角美鎮白礁村祖廟「白礁慈濟宮」,相傳該廟建於南宋紹興二十一年(1151年),為最早雕刻的三尊保生大帝神像之一,已有八百餘年歷史。故又被稱為開基二大帝。

該廟為當地信仰中心,形成學甲十三堡的信仰圈,其廟中神祇據傳於明鄭時期由中國福建泉州府(今福建省漳州市龍海市角美鎮)百姓李勝攜自家鄉白礁慈濟宮,隨鄭成功部將陳一桂渡海來臺,於學甲將軍溪頭前寮渡口上岸,於今學甲鎮下社角部落定居,該尊神像,據稱刻自北宋,為白礁慈濟宮祖廟建廟時所雕三尊神像之一。

後逐漸為當地人民所信仰,康熙年間有趙姓人家捐地,遂於現地建廟祀奉。

學甲慈濟宮原為簡單草寮,1701年正式建廟,廟體建築歷經1744年乾隆9年)、1806年嘉慶11年)、1860年咸豐10年,改建成華南宮殿式建築,而後沿續至今。 )、1929年(日治昭和4年)、1965年(民國54年)、1977年(民國66年)、以及2000年2003年(民國89年至92年)間等七次重要整建。2005年時又進行古蹟彩繪修復。


學甲慈濟宮的正殿供奉保生大帝為主神,陪祀有三官大帝謝府元帥謝玄中壇太子虎爺

保生大帝事蹟:學甲慈濟宮開基二大帝由李勝迎來台灣之後,早期由李家奉祀於下社角(位於學甲鎮仁得里、慈福里之間),李勝有三房子孫,大房奉祀開基保生大帝,二房奉祀開基謝府元帥,三房奉祀開基中壇太子。因大房事業不順,遂將開基二大帝留置於路旁,由當地鄉人建草庵祭祀,多有神蹟,遂逐步擴建成為大廟。而原下社角則另刻保生大帝神像,後則建廟白礁宮祀奉保生大帝、謝府元帥、中壇太子等,為當地庄廟。

後殿稱為慈福寺則供奉觀音佛祖,陪祀有韋馱尊者,左側為註生娘娘花公花婆,右側為福德正神,兩壁則供有十八羅漢

左廂拜斗廳奉祀南斗星君北斗星君文昌星君,太歲廳奉祀值年太歲,右廂光明廳則供奉舊時的廟祝菜公
每道門都相當金碧輝煌

目前學甲慈濟宮主體建築分為前殿、正殿、後殿三落建築,為三落三間起建築,大體保持嘉慶至咸豐年間面貌。

三川殿前左右各有舊式金爐一座,屬三級古蹟建物的一部分,已不燃燒金紙。另在廟庭左側停車場上新建金爐。2002年於廟庭前端興建牌樓一座。

學甲慈濟宮的三川殿屋脊為三脊形式,屋頂為硬山式單簷造型,房屋的棟架採曲三柱式,架內結構為三通三抱斗的形式,殿前的石鼓石枕為咸豐年間修建時所造。

正殿屋脊為一條龍並有燕尾,屋頂同為硬山單簷的形式,在結構上,前步口為二通二獅座,棟架內則為典型的三通五瓜。後拜亭為四垂式屋頂。至於後殿屋頂形式則與正殿相同,棟架內亦為三通五瓜

學甲慈濟宮的分靈廟宇隨著學甲人的遷徙拓墾足跡,遍佈台灣島上,其中最特殊的乃是分靈至中國福建晉江的寶泉庵,乃是清代晉江深滬人旅居台灣,由台南學甲迎請回鄉祀奉,並進而分靈至香港、菲律賓馬尼拉、宿霧等地。


美麗的龍鍾及鳳鼓...

正殿中有台灣書家楊草仙先生於九十高齡時手書狂草「龍飛」、「鳳舞」四字,字長四尺。


1860年改建時,聘請名藝師葉王(葉麟趾)製作交趾陶,裝飾於壁堵、廟頂,成為鎮廟之寶。

1929年整修時,由於許多葉王作品風化腐朽,遂聘請汕頭剪黏名匠何金龍改以剪黏作品取代部分交趾陶作品。

廟壁上尚有「空城計」、「狄青戰天化」、「百忍堂」、「梁武帝昇道」等多幅作品。

1980年葉王作品連夜遭竊56件,至2003年由陳永泰意外購得其中36件,於2004年捐贈慈濟宮


廟方遂建立「葉王交趾陶文物館」收藏,目前廟內共藏有葉王作品一百餘件,多數都已由廟體建築中取下,收藏於文物館中。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走出慈濟宮。宮外尚有石獅、旗桿等各一對分別左右


緊接著參觀一旁的"葉王交趾陶文化館",礙於字數限制,又必須另闢一篇新文章囉!待續...
(話說這個無名不知道怎摩回事,今天這篇文章明明沒多少字,每次後半段卻一直被卡掉出不來,反覆撰寫多次,我已經耐心全失了啦!!)
地址:台南市學甲區濟生路170號
電話:06-7836110
官方網站:http://www.tcgs.org.tw/about_from.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玲度空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