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8-26上午11:08抵達水頭聚落
水頭聚落有大量古厝民宿,知名國片"夏天協奏曲"就是以水頭聚落為主要場景
水頭聚落是金門最大的古厝聚落,到此遊玩一定要記得索取地圖,不然很容易迷路
首先來到"水調歌頭"民宿,水調歌頭是蘇東坡的辭賦,從這裡就可以看出民宿主人的優雅氣質。地址:金門縣金城鎮水頭40號、電話:0932-517669、網頁:www.familyinn.idv.tw
傳統的燕尾古厝,大戶聚居,一共有八個房間。每個房間都保持著傳統的樣式以及現在的裝潢,不失古意的閩式古厝,卻結合現在的舒適家具與便利的乾溼分離的衛浴環境
門楣上以灰泥砌成之匾額寫著『奎壁聯輝』四字,門臼以青斗石雕刻成不同造型,櫃檯腳刻著各種吉祥的圖案;由正面牆身可看出匠師的巧思,以細緻的磚雕配合不同編排的砌磚方式,使整棟房子充滿了喜氣;另屋後牆上清楚的軍事標語說明者此棟建物曾由軍方佔用的過往歷史。
創建年代:1922完工,建築形式:雙落大厝+右護龍
轉個彎,附近就是頂界黃氏家廟,這是水頭三座黃氏宗祠中最大的一座,為水頭黃氏精神中心
二落大厝加右護龍的建築顯得立面寬廣,家廟本體牆身材料為斗砌磚牆、石板條砌石牆所製成
房屋本身之構造為硬山擱檁組成,屋頂採全筒瓦,大門兩邊子午窗窗花雕工精美,色彩鮮豔為其特色
接著來到"水頭十八支樑",地址為前水頭9.10.12.13.15.16.28號等
黃厝頂"十八支樑"為梳式佈局,是金門目前所存最早的集體計畫性建築物
其中九棟相同座向之雙落大厝同時上樑,一落須用一隻大樑而有"十八支樑"之稱
十八支樑建築群比山後民俗文化村要早一、二十年以上
時人有"洋船十八艘.錢銀壓斷樓緣"來讚譽水頭商船之多予營商致富的情況
黃乃甫番仔厝原是清朝黃紹光所建,後因年久失修倒塌,而被旅居印尼經商致富的黃乃甫先生購下土地重建成大九架的番仔厝
建築本體牆身材料為磚牆、石板條砌石牆,屋身構造為硬山擱檁組成,建築物正面有中西合璧的泥塑裝飾與色澤雅潤的彩釉面磚
屋前寬敞的綠庭、老榕與溪畔的鄉村景致,是金門古厝中少有的風光
黃乃甫番仔厝地址:前水頭9號
四維堂書堂:與卓齋、怡齋、懋齋同為清乾隆未年所建,作為黃氏子弟上課之私塾;四維堂左側與怡齋相連,但因建築正面己被改建,故無法看出其原來建築形貌。
怡齋書房外頭圍牆高高圍起,只能從十字型的磚牆縫隙中窺探
石路書齋(水頭33號民宿)
據黃氏族譜記載,三房銁桂公有一書齋在頂界,村老以「古書房」稱,後因黃俊(號稱黃百萬)幼時曾於此就學,且曾於乾隆年間修建,故又稱黃百萬書房。
接著來到水頭聚落內規模最大的展館之一:僑鄉文化展示館
本棟建築形式為一落二攑頭+左護龍塔樓
洋樓門面的"山頭"非常重視裝飾,宏偉的巴洛克或是折衷式的造型,加上裝式繁多且做工精細的山頭,最能表達屋主的財力與權勢
此建築最引人著目的即是其刻於門上之對聯,特殊的圓形字體寫著:「美奐美輪卜其吉、肯堂肯構居之安」,橫批則為:「龍門舊邸、鶯谷新遷」,充份表達出主人對房子的期許。
乾隆時期黃俊所建,其後代子孫賣給黃廷瓢之後增建搭樓,1936年加建護龍五腳基
本體牆身材料為磚牆、石板條砌石牆,屋身構造為硬山擱檁
護龍洋樓山頭裝飾繁瑣多樣,吐水口有魚、豬等造型,饒富趣味
相當精美壯觀的門面
這裡在民國80年間因火災而荒廢,民國89年所有權人將其設定予金門國家公園(30年),由管理處修復後作為僑鄉文化展示館,開放供遊客參觀。
走一趟僑鄉文化館,能讓遊客充了解金門僑鄉文化及洋樓,保證獲益良多
中西合璧的僑鄉文化
僑鄉洋樓的移植與轉化、殖民建築的演變
金門各大洋樓介紹
金門洋樓的分布及洋樓形式
裡頭也可見到東南亞風格的文物及照片,很有趣
展示館內以當年金門人僑居南洋文化為主題,闡釋南洋風格的建築藝術與食衣住行等文化背景,是欣賞金門民居的重要窗口
僑鄉文化館延續金水學校所介紹之金門僑鄉至海外的發展過程,進而帶給金門家鄉極具影響的文化衝擊,反映了南洋殖民文化與閩南文化融合的過程及結果,並具體呈現於物質文化或價值觀上的變遷。
在當時的金門,引入外來文化,飲食、服飾、建築、日常用語、信仰、公共衛生等生活方式,普遍受到南洋殖民地的影響,呈現了混血融合的嶄新風貌。而出洋客致富返鄉,興建大厝,誇耀於鄉里,是衣錦還鄉的重要象徵。
內部整體陳設相當古色古香
大廳的貴妃椅是熱門拍照勝地
參觀到一半時突然湧進大批團客,水頭聚落明顯是金門七大聚落中遊客最多的,規模及設施當然也是最大最好的
桌上的食物展示相當吸睛,看得令人肚子都餓起來
許多食物以融入南洋風料理,每道看起來都很美味
一旁則是廚具及磁器展示,鮮豔華麗的瓷器精美程度令人咋舌
二樓外牆一景
從二樓窗戶往外看,隔壁粉紅色雙層建築就是黃永遷、黃永鑿兄弟洋樓,現為風獅爺文物坊
往另一個方向看,大篇紅色屋瓦候高聳的塔樓即為水頭地標-得月樓
為了避開擁擠的團客人潮,我們決定先前往"金水食堂"吃午餐,飯後再繼續參觀水頭聚落其他景點
金水食堂旁是知名的水頭44號民宿:"東經118",這裡興建年代早於1931年,興建人黃積再早年赴印尼經商發展,發達後匯款返鄉興建此棟番仔厝,故稱為積再古厝。
積再古厝為大九架番仔厝,是傳統二落大厝的變形,兩落之間有天井,前落進深相當深,棟架的橫樑數通常安置九個,所以稱為「大九架」。
建材是採用七層的花崗岩磉仔石平砌,牆面上層則是紅磚外敷灰泥,本身紋飾不多,只有塌壽的鏡面堵與對看堵上施有彩繪,主題以吉祥花鳥為主。屋頂為二導水、人字脊的紅瓦及山墻。
看完一連串美麗的古厝及洋樓後,11:42抵達金水食堂吃午餐囉!
- Sep 04 Tue 2012 00:01
2011金門三日遊19:水頭聚落1(水調歌頭.奎壁聯輝.黃氏家廟.十八支樑.黃乃甫番仔厝.四維堂.石路書齋.僑鄉文化展示館.東經118)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