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12-08-24上午9:58,逛完馬公中央老街後,來到警察文物館

這個地點原址是日治時期的馬公水上警察官吏派出所,2005年改建為警察故事館,開放時間為每周二至日10:00-20:00,今天澎湖放颱風假,所有場館也全都不開放囉!很可惜~

只能在外頭拍拍照過乾癮,不然這種免費場館一向是我最熱愛的地方
文物館外堆放許多漂流木製成的裝置藝術品

對面的橘色大樓是馬公遊客服務中心,當天一樣沒有開放

沿著一旁的南甲園步行,很快便能抵達順承門

媽宮城為中國所建的最後一座城牆式防禦型古城,1885年中法戰爭,法軍洗劫後離去,清朝有感於澎湖防衛要塞之重要,1887年籌建媽宮城,至1897年竣工

媽宮城原有城門六座,分別為東、西、南、北、小西、小東等六個門,日據時期進行都市擴建,媽宮古城牆一一拆卸填海造地或做為港口海堤的石料,順承門與大西門成為唯一保存至今的古城遺址


順承門為媽宮古城六個城樓中唯一有敵樓者,中國燕尾式斜頂敵樓古色古香保留至今,周遭古城牆幾經都市改建拆除,至今尚餘約700公尺的長度,順承門連接古城牆遺址、遷村後空盪的眷村篤行十村以及觀音亭園區,成為馬公市區內最清幽寂靜的一帶


媽宮城周長七八九丈二尺五寸,高一丈八尺,城厚二丈四尺,為臺灣城牆中最厚者,其平面略向扁的瓜形,東西長,南北短。古城環抱住馬公商業區,古城興建後清朝亦將文澳官署遷徙城內,媽宮正式成為政治、經濟與軍事統合的澎湖心臟地帶

媽宮城,媽祖廟的媽宮,及媽宮這個古地名,馬公是台灣唯一地名,古城名及信仰中心名稱合一的地方

一旁的老城牆被大樹根盤據,總算看得出有點年代
一旁傾頹的咾咕石古厝在一片現代化透天厝中更顯難得可貴

10:13來到澎湖開拓館,8年前造訪澎湖時也曾到過這裡,當時就對這裡美麗的日式建築印象深刻

外牆上的媽祖聖跡圖也跟印象中一樣,令人懷念

這兒的門票是全票30元.半票15元,開放時間為10:00~21:00 。可惜今天澎湖放颱風假,所以休館一天

園區的海報看板都做成帆船的樣子,好可愛喔!

澎湖開拓館為日本昭和時期產物,與澎湖縣政府為同一時期建造之官署建築,距今九十年歷史,早期做為日本澎湖廳長官宿舍,國民政府時期則延續做為澎湖縣縣長官邸,至民國81年主體建築已經十分老舊,澎湖縣政府於是進行活化規劃與維修,將之轉換為澎湖歷史展示空間,成為民眾與遊客認識澎湖歷史及休憩的公共空間

澎湖開拓館為典型和洋混合式的建築工法,如募府將軍帽的斜頂,充滿日式風的拉門,巴洛克風的窗子,深具異國情調

內部展示包括澎湖聚落介紹、先民古物展覽、媽宮古城介紹、澎湖歷史重要戰役介紹、澎湖歷史書冊典藏等等

除了透過實物展示外,亦以現代設備的多媒體聲光效果呈現,揉合傳統與現代

澎湖開拓館庭院鋪設碎石紅磚,栽植草木,擺設黑架鏡面的桌椅提供遊客與現民散步或休息。並有一小室展出澎湖古童玩,帶領民眾回到童年記憶,搖想澎湖當年

幸虧8年前造訪澎湖時有購票入內參觀,不然這回一定會更覺得遺憾

雖然無法入內參觀,但還是在門口透過玻璃窗往內窺探一番,多看一眼也甘願
10:19離開澎湖開拓館,接著來到忠烈祠

10:26抵達澎湖忠烈祠

忠烈祠舊址位於馬公市外東方約一公里半之山丘,屬西文里,是日據時代之澎湖神社

後於民國三十六年十二月三十一日建造竣工,奉祀殉國難軍民,澎湖縣籍軍民有歐清石烈士、許南、王永成、張福永、蔡茂松等五人

現為配合觀光事業改遷建於文化中心旁邊,牌樓與大殿間以石階相銜


忠烈祠原為小廟式建築, 於1979年拆除,1981年間改建成中國宮殿式,由於地理環境因素,常年遭受強風鹹雨侵蝕損壞,已成為嚴重危樓;縣府於2004年底起修復忠烈祠,目前正殿以黃色琉璃瓦咖啡色圓柱為主

大殿採中國式傳統宮殿建築,金黃色的琉璃瓦屋頂在陽光下閃耀著

澎湖忠烈祠真的很美,但我在台灣已經見過許多忠烈祠了,所以並不會特別驚艷

10:31離開忠烈祠

雖然沒有下雨,但澎湖今天風很大,一路上都見不到人車,3分鐘後便抵達澎湖生活博物館

大老遠就被它醒目又壯觀的外觀所吸引,原本計畫要入內參觀,但颱風打亂了我們的計畫,今天所有展館都閉館休息囉!


2010年4月開幕的澎湖生活博物館是澎湖最新.最大的博物館

門票:
全票80元、團體票60元、優待票(縣民、學生)30元、縣民團體票20元、本縣學生優待票15元

生博館歷經10年擘畫,3億資金的籌建,是快速認識澎湖在地生活最佳去處

展館一樓門口外場以象徵澎湖意象的巨大「澎壺」裝置藝術展現澎湖人達觀、刻苦,以及多元生活樣貌的意象


「澎壺」上妝點著一個又一個的彩繪碗公,外觀相當吸睛,算是現在必拍的地標了

從落地窗外往內窺探

大廳一樓是從澎湖每個角落,透過鏡頭捕捉而來的100張笑臉拼湊出的迎賓微笑牆,其他部分我就看不到了

外牆側面的牆上則是以好幾位澎湖小朋友的日記,拼湊出澎湖孩子一天的生活,與其他博物館規畫相比,明顯生活化很多,真的很獨特

博物館外的天人菊花圃,花開得相當鮮豔燦爛,怎麼拍都漂亮

這裡的花朵密集程度是其他地區罕見的,數量雖不算多,但卻很壯觀

澎湖生活博物館的側面及背面,無論哪個角度觀看都很漂亮


生活館旁就是孔廟,既然無法入內,也就多出許多時間,當然要順道看看孔廟囉!

孔廟為澎湖教育的濫觴地,西元1767年的文石書院乃澎湖通判胡建偉為倡議澎湖公辦教育所建立

文石書院命名源由乃澎湖盛產文石,期許澎湖文化與教育的提升宛如文石一般堅定、堅硬、璀璨與光彩奪目

大成門背面


文石書院早期奉祀魁星之神,所以又稱魁星樓

文石書院初建時規模宏大。前為頭門三間,中架為樓,樓上祀魁星之神

上圖為魁星樓/登瀛樓,無法入內參觀

去年8月在金門也參觀過魁星樓,寫到這兒,讓我想起去年的今天(8/24)我人就在金門,時間上真巧!

文石書院中為講堂,後為後堂,中祀文昌之神

東西兩翼有精舍各十,為諸生讀書的處所,書院後來又經歷任數次重修

1895年日人佔據澎湖後,地方人士為保存民族固有文化,將書院改為孔子廟

金門的孔廟大成殿可入內參觀,澎湖的只能在外參觀

門外的金龍巨柱好壯觀阿!

最後方是這棟崇聖祠


孔廟旁放置了許多碑文,其中有些已經模糊不清,不過大致可以分辨是清代文物

現在還保有舊的文石書院牌坊,實屬難得。我原本預計的表訂行程到此已結束,10:57離開孔廟時,尚有時間,我們翻了一下地圖,把握最後的時間到附近的廟宇參觀

本來是要到地圖上的"文澳城隍廟"參觀,路過祖師廟時誤以為這就是我們要找的廟宇,所以意外多造訪了一個點
清水巖祖師,據澎湖志略(於乾隆三十二年)云「康熙年間有一和尚從泉州清水巖到此與人治病,有神效不取藥資,甚有道行,去後因立廟祀焉,所以云報也」

西文祖師廟與高雄祖師廟、東文三官廟、東甲北極殿有交陪關係,在有特殊祭典活動及祖師爺壽誕時會互相支援、互相祝賀


在西文里的入口處,門牌三十四號,祀奉清水巖祖師,建在康熙 (西元一六六二年至西元一六六四年)年間

傳說在康熙年間有一和尚從泉州清水巖來到此地,替人治病,很有神效,又不拿人錢財,所以大家就建廟來祀奉,以報答恩惠

到乾隆二十九年(西元一七六四年)重修一次,嘉慶十六年(西元一八一一年)又重修,民國五十二年(西元一九六三年)又重修,民國八十三年(西元一九九四年)再重修

廟內金碧輝煌,相當華麗,但由於廟方人員正在打掃,我也不好意思一直狂拍照,所以拍攝幾張留念後,便趕緊前往位於文澳國小對面的文澳城隍廟了

文澳是個頗具歷史的聚落,這裡有許多未經整理的咾咕石古厝,看得我眼睛發亮!
這裡的古厝數量雖不及二崁多,但未經整理的古厝散發出真實的歷史風味,讓人覺得更棒
部分古厝目前仍有人居住,參觀時要小心別打擾了當地人
字數超過限制.待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玲度空間 的頭像
    玲度空間

    玲度空間

    玲度空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