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13-01-24上午9:25離開禮納里部落後,沿著屏35線往舊筏灣部落前進。這條路目前剛重建完成,車流量極少,不過路面不寬,所以車速快不了


上午10:15抵達舊筏灣部落,目前部落的路口正在施工,要小心通行



舊筏灣部落位於北大武山麓,隘寮南溪上游的西岸。原為排灣族、魯凱族祖先之發源地,舊筏灣海拔800多公尺,石板屋依山勢而建,與對面山頭的射鹿、高燕與好茶部落隔著隘寮南溪,而雲深之處便是排灣族的聖山-大武山


這樣面山臨水,居高臨下的地理位置,提供早期筏灣人生活上的便利,也得以防範宿敵好茶部落的來犯。這裡的石板屋是排灣族、魯凱族傳統的家屋形式


筏灣部落人口曾達一百多戶,日治時期曾被日人強迫射鹿及高燕兩部落的人搬遷到筏灣,光復後國民政府再度將三部落的人遷村到現今北葉、瑪家及筏灣村,原來的筏灣部落也改名為舊筏灣


現在的舊筏灣,僅剩下幾戶人家,更深山裡的高燕部落早已無人煙


舊筏灣部落近年來在縣政府的協助下,開始了部落重建的工作。有心人士漸漸回到了部落裡,ㄧ磚一瓦將石板屋重建,以傳統的工法,回復了難得的原貌


舊筏灣部落裡的石板步道及階梯


瞭望台


走在部落裡錯落的石板道上,閉起眼睛,想像當初雞犬相聞,炊煙裊裊的景象,及幾百年來原住民強韌不墜的生命力與對傳統文化的熱情...


瑪筏產業道路開通後,導入觀光客及觀光產業商機,交通上的便利讓族人樂於回到舊筏灣部落從事農作,間接保存原住民傳統文化及生活樣貌


舊筏灣部落已遷村到沿山公路邊,不過仍有數戶人家守在舊筏灣部落中,他們和遷村後經常返山區耕作的族人,在此種檳榔、山芋、樹豆、小米等,所以在舊筏灣部落中中仍保持著十餘戶完整的石板屋


比起同樣擁有石板屋建築群的舊好茶部落,舊筏灣部落在交通及路況上是較易親近的,可以從石板屋的姓名門牌上,回想當年炊煙裊裊的溫馨景象


這戶人家的庭院上加設了一處懸空架高的涼亭,可提供族人到此休憩聊天


石板屋的石板厚薄相當,表面光滑平整,令人不禁讚歎原住民建築之美


有人住,房子自然會整修好,而這也是舊筏灣的石板屋得以保存完善,成為百年古蹟的原因。因此,你可以從石板屋的好壞,判定是否還有人居住。可惜,廢棄的比完整的多得多


家家戶戶都將澡堂建置於屋外,有的在左側、有的在右側,裡面的配置則都雷同


村落中有數不清的烤芋棚,不難想像這道食物對當地居民的重要性


架設於屋外的穀倉


我們一路往下走,距離瞭望台愈來愈遠了


下方的區塊有為數眾多的石板屋,可惜大多淹沒於荒煙漫草中,令人不勝唏噓


進入其中一座半荒廢的石版屋內參觀,裡頭的隔間都很完整,牆面依然厚實,只可惜天花板全消失了


當天還遇見當地人回來清除雜草、燃燒雜草的畫面,孩童則在一旁觀看,不知是單純的除草,還是某種儀式!?


優遊其中,好像來到神秘古建築群挖寶般,頗有探險氛圍


舊筏灣部落依山勢而建,所以遊走其中必須不斷上下坡,當天不知道共走了多少階梯~

往另一區繼續探險



各式石板牆及石板步道


這個小廣場上立著幾塊石頭,可能是某種象徵吧!


更往裡頭走,可通往太古拉筏瀑布,當天有數台汽機車在這兒進出,看來路是通的,但我們沒嘗試


從這兒遠眺我們剛剛走過來的路,一路很平很直,路況還不錯,只是稍微窄了點


這是部落主祭祀壇


再度一路向下


這戶人家屋前的木雕作品罕見地不是原住民風,而是泰緬風情


字數達上限,待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玲度空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