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承上文,2013-01-24上午來到屏東縣瑪家鄉舊筏灣部落...


裡頭有戶人家正在屋內烹飪,天花板上傳出陣陣濃煙,吸引我們快步上前瞧瞧


該戶位居部落最下方,屋簷及窗戶上充滿精美的木雕裝飾,看來應該是頭目的家


排灣族頭目是第一位小孩繼承,男女皆可,因此不少部落的頭目是女生。魯凱族則是敵長子繼承,所以頭目一定是男生


沒想到舊筏灣部落的頭目剛好跟我同姓,實在太榮幸了,所以多拍了幾張


正面及側面特寫




屋外廣場還有各種木雕、石雕作品及盪鞦韆,的確是頭目家沒錯!


頭目家屋旁的烤芋棚


緊接著又見到大量荒廢的石板屋,這麼好的文化資產卻未妥善保存,令人覺得相當惋惜


沒想到這兒竟意外見到楓紅,著實令人驚喜



派出所舊址


不知不覺也在舊筏灣部落逛了一小時餘,11:25才依依不捨離開這個世外桃源,回頭往瑪家部落前進~

--------------------------------------------------------------------------------------------------
瑪家鄉是西排灣族「瑪家雜牙雜牙」社居佳地,排灣語「瑪家雜牙雜牙」是指傾斜的山坡地。民國34年台灣光復,將各部落成立一個村,瑪卡札亞札改稱瑪家、瑪須利德改稱北葉、娃卡巴改稱涼山、卡札給蘭敢稱佳義。瑪家鄉現轄有北葉村、涼山村、佳義村、排灣村、瑪家村、三和村等6村。舊筏灣部落是瑪家鄉排灣族的發源地,除優美的自然景觀外,更具有原住民遺址之歷史意義。


2013-01-24來到位於屏35線11K處的瑪家部落,瑪家鄉相傳為排灣族的發源地,瑪家村則是瑪家鄉排灣族人開花散葉的原點。


循著黑色頁岩堆砌而成的護欄及邊坡往上走,經過一座同樣以石板搭建而成的觀景涼亭,就進入瑪家村部落了。


由於瑪家部落已遷村至禮納里永久村,因此村落內人煙罕至,只見屋舍而不見人影


順著階梯往下走,一路上都是石板屋


這裡的石板屋大多很完整,屋頂多已加裝鐵皮,非石板屋原貌


除了改良式石板屋外,部落內也可見到現代化建築


衛生所與小學均以撤出,上圖為舊瑪家國小的教室及體育場.司令台


位在下坡路段的基督長老教會瑪家教會則是五彩繽紛又活潑,到達教堂前先通過入口處的一大片豎石,及排列成菱格紋的石板邊坡後,藍色的教堂靜靜在眼前,牆面上飾以彩色琉璃珠項鍊、陶壺、及教會故事浮雕;貼心的是,還有長長的殘障坡道,方便教友前往二樓做禮拜。


可惜這裡大門深鎖,只能遠眺無法靠近參觀


教會旁可俯瞰山谷風景,感受山林遼闊之氣


一旁還有個較小規模的教堂-基督復臨安息日會瑪家教會



瑪家部落的道路旁都是大型石版畫裝飾,很有原民風~


由於已到午餐時間,所以我們並未多加停留,先吃飽飯比較實際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玲度空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